去年年底中国全面开放国内油品零售及商业流通市场,无疑给“加油站+便利店”这样的运营模式敞开大门,国内外石油巨头也纷纷尝试转型。然而这种在国外成熟的运营模式正处于尴尬境地。——编者
在位于福田区政府对面的BP加油站,“express特快店”的招牌格外醒目。记者看到,工作人员都身着统一服装,店内货品从香烟、冷饮、快餐面到杂志、洗浴用品、润滑油一应俱全,两三个驾驶员在选购商品。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特快店实行24小时服务,所有货物都由BP统一配送,“就像开在自家门口的一个小超市”。英国BP是“加油站+便利店”这一模式的坚定推广者,深圳成为其较早的着陆点。利用油站的连锁网络和物流系统开展商业零售业务,深圳本土的中石化、中石油及一些民营油站也纷纷投石问路。在彩田路一家中石化加油站,工作人员拿出账本给记者看,从当天下午3点到晚上10点,该油站的便利店共有1000多元进账。如果按照一天三班计算,该站在非油品业务方面的收入一天至少有2000元。
据BP中国首席执行官德开瑞透露,在国外,便利店已经撑起了加油站利润的半壁江山。早在2002年,BP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的零售总利润中,非油品业务所占的比例已分别达到36%、40%和48%。便利店蹒跚起步
虽然油站便利店“蛋糕”看似诱人,但国内石油巨头们却面露尴尬之色。“我们现在根本没有老外说的这么高(的利润),就是他们自己在中国也达不到这个数目。”中石化深圳分公司负责人朱书林为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一个便利店一天进账2000元,以30%的毛利计算,利润只有600元,“这对整个油站的利润贡献微不足道”。在走访中记者也发现,一些油站虽然布置了货品柜,但货架上却空空如也。
中石油深圳分公司一位姓权的负责人表示,一个月能赚几千块的加油站便利店在深圳很少,尽管中石油在深圳独资的10座加油站都开设了便利店,但大部分处于亏损或持平的状态。他说,中石油的便利店是加油站的“配套服务”,不以盈利为目的。
而记者了解到,就是深谙便利店运营之道的BP目前在深圳也处于起步阶段。根据160热线查询,现阶段BP在深圳与中石油合作的加油站只有12座,非油品业务难以借力形成网络优势,市场影响力有限。洋模式水土不服
对于“洋模式”水土不服,中石化有关人员透露,营业执照申请难是目前油站开设便利店最大的障碍,“审批手续很繁琐,目前中石化为数不多的便利店都是利用‘打擦边球’的方式获得执照的。”
中石油深圳公司姓权的负责人则分析说,油站便利店的商品价格普遍比街边小店贵,购买者多是为了应急消费,要想吸引普通居民购买并不现实。他举例说明中石油在东莞的两家便利店效益较好,就主要得益于香港观光客的频繁光顾。
他同时指出,BP模式要求便利店实行24小时营业,与一些私营油站相比,作为国有企业的中石油必须按照劳动法保证工人的工作时间在8小时内,因此一个便利店一天需要三班工作人员,现阶段利润不足以补偿劳动力成本。
专家指出,“加油站+便利店”的经营模式要得到快速发展,人均GDP必须在3000美元以上。我国大部分地区经济水平显然不能达标,同时生活消费习惯和公路地形的差异也成为这一模式推广的障碍。而在沿海发达地区,虽然GDP达到标准,但目前加油业务利润丰厚,致使许多油品企业没有把经营重心放在便利店模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