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是第90次了,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要回货款。”15日下午,江苏米商孟翠兰靠在深圳宝丰大厦3楼电梯口墙壁上,神情木然地望着某超级市场有限公司总部结算中心的柜台欲哭无泪:“26万元的大米款就被他们以五花八门的理由扣掉了,只答应付给我1800元!”
“孟翠兰的遭遇绝非个案。”16日,深圳市供货商联合会秘书长马锋告诉记者,供应商向零售商提供数十万元的货物,不但收不到货款,反而倒欠其费用的案例已越来越多。一些零售商向供应商强推霸王合同、巧立名目对供应商乱收费、超期占压甚至恶意掠取、骗取供应商货款的现象正在蔓延。目前,零售商与供应商之间的剧烈争端已引起国家商务部等相关部委高度关注。
据一家小型食品供应商介绍,该公司今年以来向不同的零售商交纳的新店开业赞助费就超过10万元。市供货商联合会给记者提供的《零售商收费明细表》中,就列出了节庆活动赞助费、裤脚费、印花费等令人匪夷所思的59项收费。而某零售商发给供应商的一纸传真,就可强行从供应商手里获得几千万甚至上亿元的资金。
此外,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机制,更有人利用零售商可占用供货商货款的“潜规则”,创出“开超市——压货款——卷款而逃”的“圈钱术”。一位食品供应商告诉记者,该公司几年间遭遇的这种“倒闭超市”就多达109家。马锋说,“零供之战”的实质,是市场对公平规则的强烈呼唤!
深圳市供货商联合会名誉会长任玉岭指出,日趋激烈的“零供之战”,不只影响到供应商和消费者的利益,更为严重的是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
“零供之战”已引起政府高度重视。国家11部委已出台相关文件,打击商贸活动中的欺诈行为。市贸工局日前下发通知称,“要对商业零售企业占压供应商货款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向社会公告长期占压供应商货款涉及户数众多、数额巨大的商业零售企业名单,确定重点监控企业。”并将按照国家即将出台的《零供交易规范管理办法》,从制度设置上加强对零供关系的规范化管理。
评论: 商界供与零相煎何太急
“我是去年10月25日和某大型超市签订供货合同,但超市竟要我缴纳当年10月1日的过节费。”经营日杂用品的李华(化名)挥着手中的补充协议,显得很激动。“合作还没有开始,怎么会发生了费用?”
“货款经常莫名其妙地被商场扣掉,一年辛辛苦苦忙到头,不仅没有一分钱进账,反而倒欠商场10多万元”……
11月15日上午9时,十余家供应商代表主动向记者道出与零售商合作中的种种辛酸和苦楚。
新店开业赞助费一年交了10多万
40多岁的王永平(化名)怎么也不愿意公开透露真实姓名,“我担心商场把我们清场,这样我的生意就没办法再做了,货款也更难要回来了。”
王永平是经营休闲食品的供应商,在商海闯荡10余年。“从1996年开始,我就多次遭遇了商场倒闭给供应商带来的种种打击。有一年,某百货店倒闭,总计欠我们货款3.9万元,最后拿回来的钱不到900元。这还算好的,更多的时候是血本无归。”王永平向记者提供了一份历年来公司供货的商场倒闭情况一览表。上面登记在册的商场大大小小共有109家,倒闭时间从1995年8月开始至今。“这些倒闭的商场中,很多是开业不到半年就倒闭的。即便是平时营业,我们去结款也是经常结不到,欠条倒是拿回一大堆。”王永平说,商场开出的欠条根本没有用,因为商场倒闭时,负责人往往“人间蒸发”,根本找不到还钱的人。他们公司仅此已损失的货款就高达100多万元。
据记者了解,类似这种因商场倒闭,货款打水漂的遭遇,在供应商中不在少数。
王永平介绍,大部分零售商都要向供应商收取新店赞助费,各家收取的赞助费数目不等,从10000元到2000元不等。据他统计,截止到目前,今年仅各家超市新店开业赞助费一项,自己就交纳了10多万元。
深圳市供货商联合会秘书长马锋,对供应商和零售商之间日益尖锐的矛盾深感忧虑。他说,目前,有的零售商注册资本极低,开店就是为了圈钱,骗取供应商的钱,然后一走了之。有的商场只提供很低的注册资金,注册完之后,房子是租的,装修商场的钱是请装修部门预垫的,自己并没有多大投入,就把商场的框架支起来了,完了就招商,让供应商把货物送过来,卖货赚的钱,除了应付门面,绝大部分自己扣留下来。
年终结算倒欠商场200万
尽管事前零售商和供应商签订了合作合同,但更多的时候,供应商被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