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零售店从第三季度开始加快进军北京步伐
世邦魏理仕报告称,越来越多的国际品牌服饰、珠宝和高端汽车等奢侈品零售商在2005年第三季度加快了其进军北京市场的速度,从而使得专卖店和展示厅的需求上涨。
在国贸、建国门一带等北京最高档的商铺集中区域,一些初次进入中国的国外高级品牌已经出现,而且有更多的同档次品牌正在北京寻求合适的店面。
国际购物中心、超级市场巨头抢先布局
据了解,国际购物中心、超级市场巨头正在加快其“攻城略地”的步伐。
购物中心方面,新秀水市场、中关村广场等均已开业,位于木樨园商圈的百荣世贸商城二期、长安街的LG大厦和朝阳北路的韩Show等也准备推向市场。
大型超市方面,位于中关村知春路的沃尔玛在北京的第一家购物广场上半年已正式开业,营业面积达18000平方米,而宣武区庄胜广场的沃尔玛新店也计划于今年年底开业;此外,购物面积达25000平方米的物美大卖场已于今年年初在大兴开业。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不少外资集团均有加大在京投资的打算,国内外大型超市近期都竞相在北京选址开店。法国的欧尚和家乐福,国内的乐购、京客隆和物美等,都寻找合适的店址。
100-300平方米的便利店成为新需求
从去年开始,国内外的便利店品牌便开始在北京各区域大力发展分店,进一步扩大各自在北京市场的占有率,今年以来,这种扩张势头还在加剧。
国际著名便利店巨头“7-11”正加大在北京开分店的步伐,而国内的物美便利超市、超市发和快客等便利店为了抢夺市场也加快了在北京扩张的速度;此外,来自西班牙的迪亚公司计划未来两年内在北京兴建一百家左右的便利店。
记者了解到,这些便利店一般都位于居住社区内或人流集中的公共场所,店铺面积在100-300平方米之间。戴德梁行预测,便利店将成为今后北京商业市场一股新的需求力量。
原因剖析
零售业活跃带动商铺市场升温
1-10月,北京消费品零售总额高达2397亿元,成为北京商铺市场的重要支撑
北京商铺市场行情走高的背后是零售市场的活跃。
北京市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0月份,北京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首次突破250亿元,达到253.1亿元,比上年同月增长9.5%;此外,今年1-10月份,全市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9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2%.“零售市场的快速增长成为北京商铺市场的重要支撑。”北京中原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文杰对记者表示。
2004年年底,国内零售市场已向国际零售商全面开放,在一年的时间里,国际零售巨头进入国内市场的步伐明显加快,并给国内零售市场带来活跃因素。
世邦魏理仕在其报告中也指出,虽然中国零售市场的全面开放至今尚未满一年,但来自各方的商铺租赁需求强劲,使得北京、上海和广州的租金上调;本地和海外零售商对国内主要商业地区优质商铺面积的争夺仍然激烈,导致2005年中国主要城市中心商铺物业市场总体保持活跃。
趋势预测
租金仍将上升
回报率稳定的商业项目将成为海外基金出手目标
目前,北京的一些商铺项目如中国红街、第三极、金泉广场和财满街等正处于销售阶段,开发商称成交状况均不错。位于北三环联想桥附近的大钟寺国际广场是投资商持有物业,据该项目的招商代理禾田摩尔执行董事张天祥表示,目前该项目已全部招商完毕,租金高于预期水平。
随着北京优质商铺行情看涨,跨国零售资本和金融资本正在加大投资北京商铺的力度。今年百安居收购欧倍德的中国业务,表明一些注重本土化发展的跨国零售商,对国内市场继续看好,并将业务范围逐步扩大。今年上半年,国内零售商华联集团买下西环广场89000平方米的商业面积,亦显示了零售资本对北京商业市场的信心。
此外,除了国内投资需求以外,国外的投资者和基金公司也对北京的商业市场很感兴趣,一些收入和回报比较稳定的项目,更是成为基金投资出手的目标。
戴德梁行预测,随着国内零售市场开放程度的加大,国内外零售商对北京零售市场将继续看好,并会进一步加大对北京市场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