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莎莎水土不服价格过高、缺少国际一二线品牌

发布时间:
      在开张当日即引起轰动,以致不得不限制人流进出的国际化妆品连锁零售巨头———香港莎莎于内地市场的“处女行”,目前收效如何?记者昨天再次探访其位于淮海中路的门店,却看见了与开张时的人头攒动相比大相径庭的状况:中午近一个小时内,仅有十余位客人走进店铺,而进行实际消费的客人的金额都只在百元左右。

据内部一位知情人透露,香港莎莎进沪以来,营业收益一直不是很理想,这一点出乎了莎莎自己以及所有招商方人员的意料。强大的号召力仍然难以掩盖莎莎对内地市场特色定位的缺陷。

“平价”是莎莎受消费者青睐的根源,而到了上海后这个优势始终没有体现出来。记者发现,目前“莎莎”销售的多是洗浴用品和美容器具。以云彩定型水为例,售价30元,大卖场里的定价仅为24元。可见,此类市场的价格优势明显是卖场远低于零售店。记者在店内看见多位消费者抱怨“莎莎”上海店价格与香港过于悬殊,甚至比别处专柜里的还贵。

国际一二线品牌的大量缺席,也是从开张起就广受质疑的问题。记者观察到在莎莎中,价格较便宜的大多是欧洲品牌、亚洲品牌、美容店专用品牌,甚至还有8元、10元的廉价品牌,这些品牌在上海消费者中缺乏足够的号召力,和莎莎定位的中高端消费者更是有距离。一位负责招商的资深人士告诉记者,上海消费者购物的目标性很明确,当他们进店后发现自己喜爱的品牌没有,很容易产生心理落差。

此外,店内的布局也是比较突出的问题。高端消费者很重视购物环境的明亮、有序,而记者在莎莎内看见洗浴用品、彩妆、香水各种化妆用品的格局没有清晰的区域划分,要想找到需要的商品还真不容易。

莎莎有关负责人表示,莎莎对内地市场的尝试,需要一个适应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调查,现在对上海人的消费喜好、消费方式都有了全新的了解。目前,莎莎已计划在商品结构、进货渠道、店内格局等方面进行调整,预计在两个月内,消费者就可以看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