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是“五一”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姗姗来迟”的国内第二大连锁超市华联超市(600825)终于公布年报。年报显示,去年其主营业务收入38.36亿元,实现净利润3462.9万元,分别同比下降4.42%和44.13%。从主营业务分析来看,去年华联超市的主营毛利率下降明显,比上年同期降幅达13.97%,目前达到13.13%。此外,该公司去年每股收益为0.16元,同比下降60.2%;2004年净资产收益率为3.45%,同比下降79.4%。
它的兄弟企业,同属百联旗下的中国最大连锁超市联华(0980.HK)此前也发布公报。4月20日,联华公布2004年度经营业绩,2004年联华实现销售约108.55亿元、净利润约2.16亿元,与2003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6.9%和31.7%,每股基本盈利为人民币0.36元。
面对经营业绩一连串的下滑,华联超市在年报中分析,标准超市相对于大型综合超市,商品价格相对较高,同时由于经营面积小,商品品种不如大型综合超市丰富,难以满足消费者一站式购物的要求。因此,对于价格敏感而对时间不敏感的消费者,倾向于到大型综合超市购物;同时由于便利店的上海网点已经达4000多家,对于时间敏感的消费者则倾向于就近选择便利店进行购物。消费者由此被分流,以标准超市为主导的华联超市(标超比例)陷入利润下滑的窘境。
而联华在年报中公布的财务数据显示,去年利润大涨31.7%的“奥秘”,在于急速上升的进场费。联华超市公布的业绩公告中,“从供应商处取得的收入”一栏中显示,2004年联华收取的“进场费”主要项目———促销费与上架费高达5.17亿元,2003年的这一数据则为3.9亿元。由此可见,联华去年的进场费一年内至少多收了1.27亿元,同比增长32.6%。
联华去年的净利润为2.16亿元,前年的净利润为1.64亿元,一年内的净利润增长为5200万元,同比增长31.7%。进场费已经大涨了1.27亿元,净利润却没有进一步“水涨船高”,而只是回落到5200万元的增幅。奥秘在于直营店和加盟店的差别
如果没有进场费增长的支撑,联华去年的经营利润将是个负数。与之相比,加盟店占比高达86%的华联超市,则很难如同以直营店为主(加盟店占比43%)的联华那样,在进场费上获取丰厚利润。
截至2004年底,华联超市共有门店1693家,其中大卖场10个,标准超市1660个、便利店23个。但其中的加盟店数量达到1430个,自己的直营店只有区区230家。加盟店的比例超过八成。以联华为代表,国内零售企业目前赢利已经完全依靠通路费用,但以加盟店为主的经营结构,让华联超市本身很难分享到这部分收益。
联华超市总经理良威告诉记者,“通道费用的上升是由销售额的增加带来的。”他认为,通道利润能够大幅增加的前提,在于联华可观的销售额,而销售额上升能够体现出一个企业的经营能力。
华联还在拓展门店
2004年虽然业绩下滑,却也是华联超市快速发展的一年。年报显示,这一年,华联共发展了402家门店,是其历史上拓展门店数量最多的一年。
值得注意的是,2004年新增的402家门店中,直营店仅为24家,同时由于市政动迁、部分门店盈利不佳等原因,实际最后净增加的直营店只有6家,并且业态基本上是标准超市。业态相对单一,也成为华联后续发展的一大“软肋”。
截至2004年度末,华联超市共有门店1693家,而联华则拥有门店3123家。联华之所以门店规模能够接近华联的2倍,优势在于它近2年着重发展的业态———大卖场与便利店。截至2004年底,华联的卖场为10家,而联华的已经高达49个,比华联高出近5倍;联华的便利店规模达到1734个,这更是只有23家便利店的华联所无法比拟的。
华联只在标准超市数量上占有优势。它的标准超市有1660个,超过联华的1340个。但是,华联的加盟店数量达到1430个,自己的直营店只有区区230家。而联华直接经营的标准超市为584家,其直营店数量远远高于华联。
大卖场成为国内零售业快速发展的重点已经有目共睹。2年来,联华已经将业态发展重点从标准超市转移到大卖场身上,而华联的大卖场却始终是“蓄势待发”。
大卖场选址难确实是一个事实,但这是每一家零售企业都共同面对的问题。华联年报解释,“公司曾经和很多超市网点,进行过深入的接触和谈判,但是由于网点整体租金水平出现上扬,同时部分网点被竞争对手抢夺,因此未能完成计划。(半年增加5家卖场)”
华联年报中透露,华联超市增发募集的6亿资金的主要用途,是在国内建设20家大卖场。但数字显示,其卖场的发展情况一直不够顺利。2003年,华联超市的合肥大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