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熙来谈商务工作
发布时间:
在全国商务工作会议上,薄熙来代表部党组做了工作报告。薄熙来指出,2005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各项商务工作达到预期目标。对外贸易超过1.4万亿美元,增长23.2%,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占到三分之一;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03亿美元,新批外商投资企业4.4万家,外资结构明显改善;对外直接投资69亿美元,增长26%,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业务也有较快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将达6.7万亿元,增长12.9%,生产资料销售总额14.2万亿元,增长16.2%。对外援助工作成效明显,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规范,知识产权保护深入开展。
薄熙来指出,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2005年的商务工作突出抓了以下几项:一是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妥善处理贸易摩擦,特别是纺织品贸易摩擦,为国内企业赢得了较大的增长空间和稳定的贸易环境。 二是推动双边经贸关系、区域经济合作取得进展,积极参与多哈谈判并发挥积极作用。三是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引导外商投资设立研发中心、投资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扩大我国分销、建筑、维修等服务贸易领域的开放。四是加快“走出去”步伐,制定一系列指导性文件、设立对外经济合作专项基金、建立境外安全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机制。五是内贸工作扎实推进,“万村千乡”全面启动。全国共组织了1150家流通企业在777个县市进行试点,新建和改造7万多家标准化农家店,新增营业面积800万平方米。在完善商务法律体系、加强信息化建设方面也迈出了新步伐。
关于“十一五”商务工作的任务和目标,薄熙来说,“十一五”期间,国内外形势既为我们提供了总体有利的环境,也带来了不少新的挑战。为此,必须与时俱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动建立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为宗旨,以增强创新能力为目标,统筹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努力扩大消费,实现商务事业又快又好的发展。
薄熙来指出,今后五年商务工作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统一开放的国内大市场基本形成,外贸增长方式明显转变,利用外资质量显著提高,“走出去”实现跨跃式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基本协调,规范、高效的商务工作机制运转顺畅。
关于2006年的商务工作,薄熙来表示,今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关键是要把内需和外需的文章做好、做足,充分发挥出口和消费这两个最终需求的重要作用。内贸要发展现代流通,促进扩大消费;外贸要转变增长方式,促进贸易基本平衡;外资要强化产业和区域引导,增强对国内技术、产业和经济的带动作用;“走出去”既要快速发展,也要注重提高质量和防范风险;同时,要积极改善外部环境,维护产业和企业利益。
薄熙来说,要创新商务工作思路,推出一系列新举措,以务实的工作为载体,推动各项商务业务稳步、全面发展。要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扩大试点范围,实现工业品下乡与农产品进城结合,提高网络使用效益;服务中部崛起战略,引导更多境外和东部地区企业到中部投资;加快自主品牌建设,从市场切入,抓好培育、营销、宣传、保护环节,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中国品牌;在全国重点建设一批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培育一批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和流通合作组织,带动全国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实施“东桑西移”,促进茧丝绸行业发展;大力开展“科技兴贸”,以创新为基础,注重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推动向贸易强国转变;选择若干城市进行试点,推动国有流通企业解决历史债务问题;创新对外经济合作,引导和帮助企业“走出去”;建设商务信息体系,支持基层信息网络建设,完善城乡市场信息服务系统、公共商务信息服务系统和贸易救济服务系统;构建 “知识产权保护网”,加强知识产权执法;实施“人才强商”战略,大力培养新型商务人才。
薄熙来强调指出,2006年,商务工作将站在一个新的起点,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大力加强市场体系建设,为国民经济发展、建立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