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深圳特产何时特起来》系列报道引起政协委员提案呼应
本报《深圳特产何时特起来》系列报道刊发后,不仅引发了社会对深圳特产的大讨论,还引起了市政协委员花涛的提案呼应。
花涛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深圳居民和来深游客购买深圳特产意愿高,这组报道反映了市民的心声,对产业有推动,引起了各方关注。
在深圳市政协五届六次会议上,花涛提交了《建议以“深圳特产”快速拉动我市消费增长》的提案,提案提出,深圳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9000多万人次,作为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每年有巨大的商务礼品需求。实现和激发消费者购买深圳特产的意愿,将成为拉动消费新的增长点。
市场需求每年有500亿
花涛表示,2008-2012年的近五年,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始终保持在15%以上的强劲增长。然而,2013年以来消费增长明显乏力。拉动内需促进消费,深圳需要新的增长点。
“消费者在深圳购买特产的意愿非常高。”花涛说,为了解深圳人和来深游客对深圳特产的需求,市零售商业行业协会委托专业调查公司对深圳市民和来深游客对特产的需求进行了专项调查。调查显示,94.7%的深圳市民和92.8%的来深旅客希望在出差或回家时能够在深圳购买特产赠送家人或朋友,反映出旺盛的需求。然而,由于深圳缺少带有深圳特产印记的产品,市民探亲访友回家往往犹豫,“要买的礼物家乡也有,到底还要不要带?”企业商务往来也伤透脑筋。更可惜的是,虽然每年9000多万来深游客在深购买特产的意愿很高,但真正在深圳购买商品的比率却不高。
提案提出,一个地区的产品,因为带有当地标志而成为当地的象征,成为游客必买、居民馈赠亲友、商务往来必备的商品,这是一个极大的消费市场。据调查,深圳居民及外来游客期望购买特产的平均单次消费在400元至500元左右,这意味着假如深圳每年9000万游客和1000多万居民人均购买一次深圳特产,将增加500亿左右的消费额。
在公共区域设立深圳特产专卖店
花涛分析,深圳是世界多个产业聚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一些工业产品设计新颖,质量上乘,市场占有率高,在全国享有较高声誉,已经具备了犹如“瑞士军刀、日本电气”等区域工业特产的要素,可成为新时代的深圳特产。
去年,市零售商业行业协会提出了深圳八大特产的概念,包括深圳珠宝、深圳钟表、 深圳服装、深圳内衣、深圳消费电子、深圳手机、深圳眼镜和深圳特色食品等,希望通过借助“深圳特产”这一“回家必备”的信号,激发深圳巨大的市场需求,达到消费者、企业、政府多方共赢的效果。
对于如何有效推广“深圳特产”,花涛建议,首先政府带头用深圳特产作为政府礼品,并由市政府拨付专款宣传推广深圳特产;其次,希望市政府协调在机场、车站、码头、口岸、主要旅游景点等处免费或低成本设置若干深圳特产专卖店,或给予深圳特产专卖店一定的租金补贴,减免税收。(深圳特区报/何泳 曾洁)
《深圳特区报》系列报道
【深圳特产难觅“芳”踪】 http://sztqb.sznews.com/html/2014-01/14/content_2753342.htm
【赋予深圳特色产品以文化意义】 http://sztqb.sznews.com/html/2014-01/15/content_2754472.htm
【以“深圳特产”拉动消费增长】 http://sztqb.sznews.com/html/2014-01/27/content_27667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