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十年·影响零售业发展的十大事件

发布时间:
零售十年·影响零售业发展的十大事件
(截止2006年12月31日)
 
27年前,一个只有几间小杂货店的边陲小镇响起了开山的隆隆炮声。1984年,为满足建设大军的需要,香港百佳在蛇口开了一间小小的超市。1985年,全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的百货商场——天虹商场正式开业。1986年,随着国贸大厦的落成,免税、友谊城、国商等一批百货商场相继开业。
九十年代初,七十一、百佳、华润、惠康等香港模式的零售业态进入深圳,将超市业态和连锁经营的概念带了进来,一批深圳零售企业以他们理解的连锁技术开始北上,但不久就铩羽而归。1993年,一家新业态的商店——百姓购物俱乐部搬来了国外仓储式平价商场的模式,在一些非主干道甚至在无人问津的仓库区接连开了10多个店,轰动一时,但不到两年就黯然退出了市场。
1995年,深圳没有一家企业进入中国零售百强!没有一家面积超过一万平方米的商场,即便一千平方米以上的商场也屈指可数;零售业态单一,商品价格高昂,连锁经营刚刚起步,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200多亿元。
但是短短10年后的今天,深圳拥有全国连锁百强企业9家,是全国拥有连锁百强企业最多的城市;面积超过1万平米的商场400多个,名列广东省首位;各种零售业态齐全,商品丰富,居民消费便利,选择多样;2006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600多亿元,名列全国第四,其增长幅度超过GDP的增长,对深圳市的贡献率排在所有产业的第二位;连锁经营比重超过50%,位居全国首位。深圳零售企业在外地共开设了近20000家连锁店,实现营业额1000多亿元;全国国有、民营、外资超市的龙头企业均在深圳,被业内誉为“深圳零售军团”。“零售·深圳·牵动中国”
那么,这十年里究竟发生了什么?深圳的零售业又走过了一条怎样的发展之路?我们邀请亲历这10年变迁的企业老总、政府官员、资深记者和经济学专家共同组成专家组,鳞选出对深圳零售业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十件大事,以此勾画出深圳零售业从坎坷到光辉的十年历程。
 
 
事件一:以百姓购物俱乐部、百家惠为代表的一批商场相继倒闭(1993年至1996年)
特区成立后,深圳从计划经济中游离出来,物资紧缺,而消费者心态浮躁,不贵不买;1993年出现转折,消费心理转而趋向平实。此时,以百姓购物俱乐部、百家惠为代表的一批平价商场应运而生。但是,由于他们还只是简单地照搬国外成功的现代零售模式,他们失败了,而他们留下的经验和教训却成为后来者的参考,才有了后来者的成功。他们是深圳现代零售业的先驱,我们不应该忘记他们!
 
事件二:万佳百货成功入驻华强北(1994年)
万佳总结前人失败的教训,创造性地把国外成功的现代零售模式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成功地入驻华强北。这是国际先进零售业态在深圳的第一个成功案例,此后,茂业、岁宝、人人乐、新一佳等一大批本土优秀零售企业相继诞生,天虹也成功转型。从此,现代零售业在深圳蓬勃兴起,深圳零售业进入大发展阶段。
 
事件三:国际零售巨头沃尔玛进入深圳(1996年)
1996年,国际零售巨头沃尔玛把他进入中国的第一脚踏在了深圳,本土零售商立即感受到了这来自世界一流企业的巨大压力!但恰恰是这泰山压顶般的生或者死的压力,以及随之而来的国际先进的经营理念、零售业态、经营管理技术,造就了深圳一大批优秀的零售企业,才有了今天的“深圳零售军团”。
 
事件四:深圳市零售商业行业协会成立(1997年7月30日)
深圳市零售商业行业协会在沃尔玛、家乐福进入深圳的压力下,由26家零售企业发起成立,沃尔玛、山姆、家乐福也同时成为了协会的第一批会员,使协会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就拥有了包括国有、民营、外资在内的29家会员。从此,深圳零售业从松散到联合,从单打独斗进入业内协调与行业自律的有序发展轨道,协会日渐成为行业的代言人,也成为竞争对手们相互认识、沟通交流的平台,成为零售企业的家。
 
事件五:深圳市政府发布《关于大力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业意见的通知》(2002年)
深圳市政府从建特区以来,对商业零售业一直奉行“有所为有所不为,无为而治”的管理之道。对于关系国计民生的商品供应、消费安全、市场秩序等,政府不仅有为,而且非常强;此外,则鼓励创新,鼓励竞争,不轻易干预,致力于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2002年,针对连锁经营发展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深圳市政府及时发布《关于大力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业意见的通知》,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