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摆在全党面前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强调,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近年来,针对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针对当前社会管理中的突出问题,一些地方和地区先行先试,大力推进社会建设,围绕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能力建设,维护了人民群众利益,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创造了新做法、新经验。本报开辟专栏给予报道,总结推广好经验和好做法,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1 政府放权——
应该由社会组织做的事情交给社会,该放的权坚决放掉。广东出台意见,明确要求向社会组织转移政府职能
去年“3·15”期间,有深圳市民投诉反映,买的散装冰冻海鲜,冰水融化后,一斤变成六七两。“短斤少两,太缺德了!”散装海鲜的“含冰量”一时成为市民热议话题。
含冰量到底该是多少?深圳市零售商业行业协会召集所有相关会员单位,调查海鲜产业链上每个环节,向公众作出科学解释,并制定含冰量的行业标准,取得了社会的认可,使舆论热点平息了下来。
在珠海市,软件企业都把软件行业协会当成自己的“家”。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詹美说,协会承接企业年审、知识产权保护等政府职能,在服务企业中赢得企业认可。
食品产业是广东经济发展的九大支柱产业之一。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制定《广东省食品医药行业自律管理规范》和《广东省食品医药行业社会责任》两项标准。会长张俊修说,两个标准已由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布,在全球食品行业都是领先的,引起了美国、加拿大等国家政府的关注和重视。
不仅是行业协会,在深圳、珠海,众多公益社会组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承担了扶老、助残、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环保、社区服务等工作。
近年来,广东省加快了政府职能转移和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步伐。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多次强调:“应该由市场做的事情要交给市场,应该由社会组织做的事情要交给社会,该放的权要坚决放掉。”《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明确提出“全面推进政企、政资、政事、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鼓励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提供公共服务”。民政部与广东省签订相关协议,赋予广东先行先试的任务。
政府放权,社会组织才有舞台。2006年,广东出台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作用的决定。2008年,出台关于发展和规范社会组织的意见,明确要求政府各部门将社会组织通过自律能解决的3类17项职能转移出去。省财政厅还出台意见,将政府购买服务资金列入财政预算,明确了政府购买服务的范围和方式方法。这些规定促进了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建立了政府与社会组织的新型合作关系。
3月28日,广东省民间组织管理局局长方向文告诉记者,已有的数据显示,2009年,有138个全省性社会团体承担政府委托、转移职能326项,有184个全省性社会团体共获得政府购买服务收入9820.8万元。这些数据不包括各市级社会组织。
2 走向民间——
无业务主管单位,走向民间化。广东现有社会组织28509个,2015年将达到5万个
1月11日,“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正式揭牌成立。没有业务主管单位,深圳市民政部门给壹基金颁发了“身份证”,成为各大媒体的新闻。
长期以来,我国对社会组织实行业务主管单位和民政部门“双重管理体制”。2006年,广东省把行业协会的业务主管单位改为业务指导单位,取消业务指导单位的前置性审批,推动行业协会的民间化和自主性。近两年,把异地商会、公益服务类社会组织和部分经济类社会组织的业务主管单位改为业务指导单位。
以前,行业协会依附于政府部门,人们称之为“二政府”。从官办走向民办,社会组织的人、财、物与政府“脱钩”、“剥离”。一刀切,不留尾巴。目前,广东100%的行业协会业务主管单位改为业务指导单位,100%的现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出行业协会职务,100%的行业协会实现“自愿发起、自选会长、自筹经费、自聘人员、自主会务”。通过管理体制改革,“政”“会”实现分离。
2009年7月,民政部与深圳市签署了推进民政事业综合配套改革合作协议。深圳市民间组织管理局局长马宏说,在深圳,政府与行业协会的关系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父子关系阶段、主仆关系阶段、伙伴关系阶段。现在是加速发展时期,培育社会组织,有利于建立多元共治新型社会管理格局。
不仅降低门槛,简化手续,还要扶持发展,广东培育社会组织跨出了大步伐。
珠海市试行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扶持办法,对民办社工机构降低登记门槛,一般类启动资金为1万元,社区类启动资金为2000元。珠海现在活跃着1163家各类社会组织。
深圳市恩派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心,是“深圳市社会组织培育实验基地”项目实施方。所谓“培育”,就是为民间公益组织提供能力建设、场地设备、小额补贴、注册协助等方面的帮助。2010年,橄榄树公益、职康残疾人服务中心、癌友康复互助会等六家本地公益组织在这里孵化出壳。
目前,广东省共有28509个社会组织,其中社会团体13058个,民办非企业单位15249个,基金会202个。广东省民政厅副厅长王长胜近日表示,到2015年,全省社会组织总量将达到5万个,平均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5个以上。
有作为,才有地位。广东省民间组织管理局副局长黎建波介绍,近年来,广东省社会组织每年经济活动总量超过500亿元,他们在提供公共服务、协调利益关系、扶贫解困、缓解社会矛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 提高质量——
建立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制度,引导社会组织专业化。对于社会组织,政府“放权”,而不是“放羊”
在深圳、珠海、广州,受访的社会组织负责人常会告诉记者他们的组织是5A级或3A级。广东省建立了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制度,省民政厅和深圳、珠海等市共评估行业协会、基金会296家。
珠海市民政局局长罗新安说,只有3A级以上社会组织,才有资格承接政府职能转移,政府才会向它们购买服务。社会组织的评级,有力地引导其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广东省民政厅出台了行业协会商会十项现代行业协会管理制度,汕头市出台《社会团体行业自律规定》,深圳出台《行业协会法人治理指引》。
在深圳、珠海,记者遇到的专职社会工作者大多拥有专业知识。在深圳鹏星社工服务社,社工大多是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上岗都持有助理社工师证。他们还请了香港社工机构的督导来指导日常工作。
“以前,社会组织依靠政府吸引会员,会员单位不加入,就不能共享政府资源。现在,社会组织必须依靠服务来赢得会员认可,压力大,动力也大。”深圳市民间组织管理局调研员李金宏说。
党建工作创新,是广东社会组织发展的亮点。
珠海市创造性地提出了“三纳入、双隶属、一体化”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新思路。
“三纳入”——在社会组织注册登记时,党建工作纳入前置程序;在年检年报时,党建情况纳入年检内容;在登记评估时,纳入考核范围,实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和社会组织业务发展一起抓,同促进。
“双隶属”——让组织关系不在社会组织的党员,通过有效的党员身份证明也隶属所在社会组织的党组织,参加组织生活。这有利于流动党员过上正常的组织生活。
“一体化”——以党建带动群团组织建设,没有条件建党组织的,群团组织先建起来。
目前,珠海市实现了党在社会组织中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
张俊修介绍说,广东食品(医药)产业95%以上的企业是外资、合资、民营企业。食品行业协会成立了党委,将党的基层组织建在协会各分会和协会所属服务机构上,使3869名流动党员找到了家。党组织在处理劳资关系、诚信经营、党员管理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全省层面上,广东在全国率先成立了首家省社会组织党工委、纪工委、团工委、妇工委。全省社会组织基层党组织数达到3378个,其中新成立1994个,实现应建尽建,现有党员40528名,新增党员4128名。
“社会组织是党的重要执政基础,是政府管理社会的参谋助手,是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谈及未来,方向文对社会组织的健康有序发展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