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商场价格战战事重酣

发布时间:
      2006年伊始,法国各大特大型超市就迫不及待地推出了一系列的促销手段,特别是勒克莱克,在其促销手册的几千种商品中,平均降价5%至15%。

  消费者当然可以借此机会购买自己心仪的产品,但是在这场价格战的背后,却是商家和品牌制造者的激烈交锋。制造商们越来越觉得商家在变相地敲顾客的竹杠,他们要群起控告各大型超市。

  联合利华认为其产品在连续两年的降价之后,应该是抬升价格的时候了,要求供货价提高1.6%至4.5%。其他的品牌供货商亦要求价格平均上浮5%。当然,商家仍然可以将此部分转嫁到顾客的头上。
应该说制造商的这些要求也无可厚非,但是如此一来,消费者反而显得无所适从,只能对自己购买力的不断下降抱怨不已。

  报纸上刊登连篇累牍的广告,散发促销小册子……,各大型超市争先恐后推出减价、促销计划。正如上文提到的,勒克莱克的动静最大,从1月2日开始,他推出了6500种商品,价格下浮2%至15%不等。家乐福集团则推出200种商品,从3日起到14日减价5%到10%,该集团的有关人员声称,家乐福是2005年法国最廉价的大型超市品牌,2006年将一如既往保持这一优势。火枪手超市采取的策略是以不变应万变,从现在起到今年年底冻结1000种商品的价格,不涨不落。欧尚则从12月28日起减价2%至15%,并宣布今后每个月将促销几百种食品。

  诚然,在法国市场消费低迷的今天,各商家唯一的万能灵药无非是努力推出最低廉的价格。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只能借助于新出台的加朗法把拳头产品的价格降下来以招揽顾客。

  新的加朗法于今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它允许商家对百来种品牌商品的价格实行10%到15%的下浮,同时该法律允许零售商可以将供货商为把其商品放在显著货架而让渡的部分补贴转嫁到商品的销售价格中。这就是众所周知的隐性利润,它也直接造成了2001年至2004年间价格的飞涨。但是新的法令并没有取消这一做法,而是规定了它的上限,即不能超过供货价格的20%,到2007年不能超过供货价格的15%,而此前,利润额普遍超过了30%。

  当然新法令实施效果的显现需有时日,毕竟零售商和供货商之间需要进行权衡。目前零售商与联合利华、欧莱雅等知名品牌的谈判正在艰苦地进行,恐怕要持续到2月底才能见分晓。从技术上讲,新的法令规定可以对大型超市2万个品种中的1万个品牌进行降价,而实际操作中,最先被降价的都是像可口可乐、雀巢等具有象征意义的知名产品,顾客从这些显著的窗口可以马上了解商场的价格政策。但从根本上说,谁都不愿意在销售量没有显著增长的时候把价格降下来。如果销售没有起色,零售商和供货商都会在利益方面受损,两败俱伤。所以,其间要求得一个平衡,而这一尺度的掌握只有零售商和供货商心知肚明。当然,在两者的交战中,实力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像家乐福这样的庞然大物,它的市场份额占联合利华、Procter&Gamble、Henkel等品牌总销售额的25%,家乐福可以在货架上不设这些品牌,但后者却绝对没有这个勇气从家乐福字号中全身而退,所以,有时候供货商面对店大欺客的缄默也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