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周刊:中国正从“世界工厂”变成“世界市场”
随着中国从制造大国转型为消费大国,许多跨国公司的中国战略必须作出相应调整,以在这个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实现更大商业利益。
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中国正在实现转型,它不仅从“计划经济”转向了“市场经济”,而且也正在由“世界工厂”转变为“世界市场”。为了应对这种转变,几乎所有面向消费者的公司都在制定或者调整它们的中国战略。随着中国购买力的日益增强,许多跨国公司在中国的业务模式必须做出相应调整,它们不仅要改变生产模式,而且也要改变销售模式。不仅在华的跨国公司面临着这一问题,许多本地公司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通常,跨国公司针对中国市场推出的产品都是西方发达国家市场上成熟产品的廉价版,或者是采用了当地零部件的组装版。这种经过特别设计的产品在降低销售价格的同时也或多或少地牺牲了部分性能。通常产品设计人员并没有考虑中国消费者真正需求什么,而是考虑如何降级价格,或者如何才能让中国消费者更容易接受。
当然,也有例外。1987年,摩托罗拉公司在北京设立了第一家中国分部,这家美国公司专门针对中国市场设计出了许多创新性的产品,然后,一些产品经过简单地改头换面后又销售到了美国市场上。中国本地的联想计算机公司也是个例证,它们陆续推出了许多专门针对中国消费者的个人计算机,这些计算机充分考虑了中国人的应用习惯和偏好,而且还推出了一套中国专用的人机互动系统。一些联想计算机也开始在世界其他国家销售。
现在,许多公司开始对中国市场给予特别重视,它们希望能专门针对中国市场推出独一无二的产品。为此,许多公司的设计人员把目光瞄向了上海的街头——那里引领着全中国的流行时尚。
另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许多公司必须改变传统的销售理念——在仓库里囤积大量商品,然后拿到市场上销售。中国市场变化速度非常之快,流行时尚也变化莫测,许多机会稍纵即逝。因此,公司必须反应迅速,及时推出适销对路的产品。此外,中国消费者也没有了盲从的心理,他们需要个性化的商品而不愿意买大众化的东西。
如何对这一变化了的形势做出反应呢?首先企业应该放弃把中国当作一个整体市场看待的思想。中国幅员广阔地区之间的差别非常大,因此在产品设计的时候必须考虑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别和使用条件的不同。此外,不同地区消费者对产品的偏好也不相同。为了推出真正适销对路的产品,设计人员必须对目标销售地区的消费者有深入了解,发现他们真正的需求。
其次,不要过多的相信所谓的市场调查报告。许多面向特定群众的市场调查报告并不能反映真实的问题。中国是一个新兴消费市场,许多消费者还不习惯各式各样的产品试用和产品调查。面对千奇百怪的调查问卷,中国消费者常常感到无从选择也不知道如何回答。因此,这类调查报告少信为妙。事实上,许多美国公司在进行产品设计的时候也没有进行市场调查,设计人员通常会对目标消费者进行深入研究,考察他们一些不易察觉到的潜在需求。这一方法在中国也同样适用。